中國茶葉市場現狀特點
國內茶產業的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的產業升級和轉型速度在不斷加快,國內的茶葉市場在茶葉流通與消費方面呈現下述特點:
一、茶葉交易仍以批發和零售為主
國內目前的茶葉銷售仍以大型集中的綜合性批發市場為主:國內有大型綜合性專業批發市場五十多家,幾乎所有的省會城市都有專業的批發市場。其中最為響亮有名的如,廣州芳村、北京馬連道、山東濟南、武漢陸羽茶都形成茶葉銷售一條街。從茶葉的鮮葉到毛茶再到成品茶的交易,都已經形成完善的茶葉批發市場體系。
二、茶葉的網絡營銷興起
隨著通訊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讓大家的交流溝通變得跟迅捷,茶葉的銷售方式也有了不同的發展變化。其中最明顯的是有一部分茶葉從業人員開始借助現代物流體系和互聯網來做茶的文化普及和銷售,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利用微博直播、抖音、快手、視頻號等現代自媒體。結合電商平臺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來銷售茶葉。
三、茶葉內銷量保持上升趨勢,價格同比增長
從茶葉以往的歷史統計數據來觀察,隨著國內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對更高生活品質的追求,以及對茶與健康的進一步認知,茶葉的消費量日益增加。在文化、健康、扶貧扶農的三大概念促進下,國內的茶葉市場始終與茶葉產量保持同步增長,中國人的人均茶葉消費量近900g。
四、茶葉消費區域特征明顯
1、 從總體看,中國各地區茶葉消費不平衡。具體體現在城市高于農村,產區高于分產區,經濟發達地區高于欠發達地區。
2、 從茶葉消費結構來看,不同消費地區主要茶類的消費種類不同。如長江中下游以綠茶為主,閩、粵以烏龍為最,而新疆、西藏、內蒙是黑茶的主要消費區
五、茶葉第三產業市場發展興盛
近年來,各大部門都有結合茶元素來做大做強自己的產業,例如茶館業興盛,茶藝表演深入人們的文化生活。利用茶文化和茶產品開發茶葉旅游方興未艾。例如中國茶都的安溪整合茶葉公園,茶葉大觀園、鐵觀音發源地等茶文化景點,構筑特色茶文化旅游路線。湖北天門則結合茶圣陸羽、陸羽煎茶道及茶經樓,把城市歷史名人、茶文化、旅游進行深度開發綁定,讓人提起茶就想到陸羽想起天門把茶,茶文化,陸羽、旅游與城市深度融合綁定。還有湖北咸寧赤壁的羊樓洞,把地方經濟支柱茶與三國歷史火燒赤壁事件及亞歐萬里茶路的商業文明與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茶進行深度綁定來打造湖北青磚茶品牌,開拓茶園旅游經濟。